在大家还在为SiC和GaN在近年的崛起欢呼的时候,一种被业内专家称为第四代半导体的材料——氧化镓(Ga2O3)正在逐渐走进人们的视线。
作为一种新兴的超宽带隙导体,氧化镓拥有4.9~5.3eV的超大带隙。作为对比,SiC和GaN的带隙为3.3eV,而硅则仅有1.1eV,那就让这种新材料拥有更高的功率特性以及深紫外光电特性,再加上其热稳定性以及人工晶体衬底低成本合成,让开发者可以有望基于此开发出小型化,高效的、性价比优良的超大功率晶体管。这也许是为什么在以SiC和GaN为代表的宽带隙(WBG)半导体器件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的时候,Ga2O3仍然吸引了开发者广泛兴趣的原因。
据日本富士经济的统计显示,2016 年,氧化镓在日本市场的销售情况大概为 5 亿日元,在2020、2025、2030三个节点时间,氧化镓的市场也将会有数百倍的明显增长趋势。根据他们的观点,这种新材料的增长幅度低于发展20 多年的 SiC 材料,但是高于衬底材料还没有得到较好解决的GaN。
潜行多年后,氧化镓真的到了要走上舞台的时候吗?
“毁誉参半”的新材料
作为一个被看好的替代者,氧化镓自然有其特点所在。据本土氧化镓初创企业铭镓半导体的创始人陈政委介绍,氧化镓材料主要拥有三大优势:
首先,在功率半导体特性上,其性能数倍于硅基、碳化硅和氮化镓,是制备高功率半导体电力电子器件的优选材料,“相比于其他宽禁带半导体(GaN 和 SiC)材料,其拥有更高的击穿场强(~8 MV/cm),同时,这种材料还有更低的能量损耗、更高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等优势。”陈政委一步指出。
其次,因为氧化镓的材料问题已经得到初步的解决,液相导模法的生长工艺决定其材料成本优势非常明显;第三,氧化镓在深紫外光电器件方向具备天然的性能优势,其物性稳定,几乎不受到外界环境的改变。
据一篇发表在IEEE的文章中得出结论,在对半导体至关重要的五个特性中,稳态单斜型氧化镓(即:β相氧化镓)拥有高临界电场强度,这是其*为明显的优势,有助于打造超高功率的分立型半导体器件。
可以向其添加电荷载流子也是氧化镓的另一个特性。我们也可以使用这种方式,通过一种被称为掺杂的过程提高其导电性更高。这里的掺杂就涉及向晶体中添加受控量的杂质,以控制半导体中电荷载流子的浓度。例如在硅中,您可以使用离子注入,然后进行退火,以便在晶体中掺杂磷(添加自由电子)或硼(减去它们),进而使电荷可以在其中自由移动。同样,在氧化镓上,同样可以用类似的方式添加电子。
但正如陈政委所说,氧化镓虽然有性能优势明显,但也有其明显的短板所在。如:氧化镓的导热系数不高,使用存在器件稳定性的问题;氧化镓本征为N 型半导体材料,对于氧化物而言,解决 P 型掺杂问题相对比较困难。这正是研究者或者产业者把氧化镓看作一种“毁誉参半”材料的原因。
即使如此,业界统一认知,这并不是限制氧化镓研究和产业化的问题,而是逐步需要解决的瓶颈问题,因而还是有很多团队持续投入到这个新技术的研究上。自2012年日本获得2英寸氧化镓材料以来,历经了多年发展,氧化镓材料以及氧化镓基光电及功率器件业已得到初步的验证,正在逐步产业化发展。同时在这个发展过程中,人们还为氧化镓的未来做了更多的设想。
据介绍,氧化镓在电力电子器件如肖特基二极管和场效应晶体管、日盲紫外光电探测器、紫外透明导电电极、信息存储器、气敏传感器、光催化等领域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,是一种极具应用潜力的多功能超宽禁带半导体材料。